根据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从清华、北大招聘全日制应届毕业生;立足全市人才现状,大力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聚焦重点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引进普通高校本科生……日前,河南省漯河市大手笔推出人才新政策,实施“百千万”人才计划,通过完善人才配套政策,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打造现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确保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下、用得上”。人才,正以一个全新的姿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
广开才源,集聚“最强大脑”。漯河市坚持科学统筹、合理规划、全面布局、综合推进,线上线下宣传人才招引政策,拓宽引才渠道,精准开展高质量引才。根据9月29日漯河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的《关于实施“百千万”人才计划助力漯河“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试行)》,“十四五”期间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公开招聘100名全日制应届毕业生,为未来发展培养储备一批优秀党政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加大省考公务员等引才力度,引进100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通过全职、柔性等方式,以名医、名师、大数据分析师等为重点,每年引进、培养1000名副高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师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引进10000名普通高校本科生,带动提升普通劳动者的能力素质,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涵养生态,打造“金牌服务”。为了增强政策的吸引力,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推出的“百千万”人才计划囊括多项诚意十足的政策。在政治待遇方面,为“百优计划”优秀人才开辟成长快车道。在生活待遇方面,对“百优计划”人员分别给予一定数额的租房补贴,购房的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到企业、高校、职业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工作的,还可享受生活补贴。对“双千计划”“万人计划”人员也分别明确了购房、生活补贴等相关待遇。通过加大经费投入,细化扶持政策,为来漯人才提供租房、购房等必要生活保障,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建强载体,构筑“人才高地”。引进人才不是终点,为人才成长提供平台,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服务发展、推动发展才是开展人才工作的最终目的。紧盯各类人才需求,积极为各类人才成长提供平台,通过打造企业创新平台,引导每个规上企业至少与一家高校、科研机构或团队开展合作,累计培育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50个。采取市校共建共购共享科研装备模式,设立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漯河市休闲食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休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公共研发平台,为食品研发提供坚实技术支撑。深化与知名高校院所合作,打造产学研融合平台,建设11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院士工作站、1个中原学者工作站,服务全市食品企业产品品质和价值提升。(杨昆龙 通讯员 赵树阳 王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