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西华县召开庆祝第37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表彰为全县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共商全县教育发展大计。林鸿嘉、田庆杰、郭峰(县委副书记)、周晓燕、郭峰(县政协主席)、陈秉生、李海涛、李涛、张晓伟、赵增先、刘贡献、韩秀娟出席会议。
会议由县委副书记、县长田庆杰主持。会上,县政府副县长张翠霞作教育工作报告;县委副书记郭峰宣读了《西华县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20—2021学年度全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与会领导为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颁奖。红花镇、人社局、西华一高主要负责同志以及优秀教师代表西华营一中教师王卫放先后作了大会发言。
县委书记林鸿嘉在谈及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时指出,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总有一份神圣在心中激荡,有一些自豪在心田流淌,有一种骄傲在心底铭记,有一种责任在心头升腾。九年来,县委始终牢记“为党育人”的初心和宗旨,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从政治高度谋划教育、推进教育、实施教育,把“争夺下一代”主动权牢牢抓在各级党组织手中,真正扛稳扛实了为党育人的政治责任。累计投入资金7.6亿元用于全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县域内改扩建及新建项目学校170所,全县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全面改薄”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改革顺利推进,教师编制难题全面破解,教师待遇全面提高,为高质量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全县广大教师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以高尚理想追求、良好师德修养和深厚专业学识,将满腔热情倾注在平凡的岗位上,使得今年高考成绩一本上线突破千人大关,本科上线突破3000人,2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185名学生被重点高校录取;中招600分以上学生达739人,与去年147人相比净增592人,中招成绩平均分位居全市前列,教育事业发展在沉淀积累中厚积薄发。
林鸿嘉强调,着眼高质量教育新目标,必须全面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以更大担当肩负教育发展重任。一要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作为加快“四个西华”建设的强力支撑。牢记抓教育就是奠基未来、教育事业要优先发展、教育发展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传承崇文尚德精神文明,延续红色基因历史文脉,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和永续发展力,让西华人民更加幸福。二要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要素。用足用好近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教改政策,从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学校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学习培训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高中教学模式改革、国家“双减”政策落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专项治理、课后延时服务提质增效等工作,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三要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作为满足群众期盼的头等大事。必须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民生”理念,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培育人民满意教师,建好人民满意学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林鸿嘉强调,着眼高质量教育新内涵,必须坚持德才兼备、敬业奉献,以更高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队伍。全县广大教师要践行好总书记“四有”好老师标准,在“传好道、授好业、解好惑”上下功夫。要“传好道”,必先正己树人、仁爱有加,牢记育德树人第一要求,用示范性言行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进而影响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言行、培育学生高尚情操。要“授好业”,必先学有所成、笃学无境,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乐趣,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教育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增强育人本领。要“解好惑”,必先技高一筹、精通教育,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善于在多元文化中明辨是非、汲取智慧,努力成长为有文化修养、有人文情怀、有社会担当的优秀人才。
林鸿嘉要求,着眼高质量教育新要求,必须坚持同心同德、多向发力,以更强保障凝聚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县委将以最好资源、最强改革、最大关爱支持教育,一如既往重视教育、关心老师,努力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优先保障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全面加强对教育工作领导,研究部署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工作,协调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要及时研究解决教育事业发展重大问题,给平台、给政策、给资金,确保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用人优先补充、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全力创造良好教书育人环境。县人大、县政协每年至少要组织两次教育事业发展专题视察和调研,分管领导要落实“一岗双责”,带头抓好教体系统党建,以党建促业务、促落实。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各部门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财政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教师人才引进补充、城区学校规划建设等方面优先保障,积极为教育事业发展排忧解难,努力推动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生态西华、宜居西华、创业西华、魅力西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杨昆龙 通讯员 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