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中原银行》内刊2020年第8期(总第十五期)
大别山连片老区,太行、伏牛、桐柏、崤函深山皱褶,黄河沙碱滩区,丹江、小浪底库区,中州大地山水相连,山山水水见证我。扶贫攻坚,只有冲锋,没有撤退。
中原银行158名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和工作队员,奔赴全省56个县、75个村的脱贫攻坚一线驻村帮扶,投入这场全省人民关注的没有硝烟的战斗。
五年奋战,到2019年底,提前一年,中原银行承担帮扶任务的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打赢了这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
2020年1月17日,中原银行“情满中原 千家送暖”扶贫济困活动在全省18个地市90多个县的400多个村庄同时开展,为全省2000余户孤寡老人、贫困家庭送去了年货和新春祝福。田本立 摄影
回望五年攻坚路,使命之艰巨,考验着中原银行党委一班人的勇气和决心。
全行帮扶的75个村中,贫困村占了4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846人。在卢氏县、嵩县、淅川县、台前县4个国定深度贫困县,我行承担了省市县三级定点帮扶任务。全行帮扶任务村贫困人口集中,贫困程度在一般等级以上。
多数帮扶村地理位置偏僻,自然资源禀赋差,产业凋敝,集体经济收入空白。穷村乱村占比高,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严重,村组治理混乱,缺乏脱贫致富带头人。
帮扶村远离经营网点,人员进驻不便,工作协调难,组织工作复杂。派驻第一书记、队长和队员们,几乎没有农村生活和工作经验,仓促出征。
回望五年攻坚路,任务之繁重,彰显着中原银行党委一班人的责任和担当。
脱贫攻坚以来,地方党委政府将定点扶贫工作纳入社会扶贫范畴,对中原银行只下达指导性任务,不签目标责任书。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人民战争”,中原银行决不当旁观者,主动担当。
总行对分行下达军令状,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第一时间成立 “抓党建、促脱贫”领导小组和定点扶贫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指定专门部门组织协调,党委书记、董事长窦荣兴亲任组长,亲自动员部署全行定点扶贫工作任务,将扶贫工作列入“两会”调研课题,赴县域机构调研优先安排定点扶贫村行程。
党委副书记、行长王炯带领总行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深入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研究定点扶贫与乡村振兴融合课题,指导试点工作。
党委副书记、监事长郝惊涛带领监事和相关部门赴定点扶贫村,协调多方力量助推帮扶村脱贫攻坚。
党委副书记王留豹赴基层调研,必先到定点扶贫村看望慰问工作人员,指导帮扶工作。
脱贫攻坚以来,总行党委先后11次、行长办公会每季度听取汇报、研究部署扶贫工作、协调解决问题。
总、分行领导班子成员先后1671人次深入全省定点帮扶村开展调研。总行先后8次召开全行性工作会议,动员部署、观摩推进、督查督办定点扶贫工作。
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金融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原银行支持未脱贫国定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方案》《关于落实扶贫专职驻村人员补助标准的通知》以及年度扶贫工作要点等一系列机制文件,推动了金融扶贫与定点扶贫有效融合、各项扶贫政策落地落实、定点扶贫工作深入开展。
2019年7月17日,中原银行召开全行扶贫工作推进会。李文波 摄影
脱贫攻坚以来,全行定点扶贫聚焦农村金融短板弱项,积极推进“上山下乡”战略,在全省设立127家县域支行,50家乡镇支行,5000家惠农服务点。
符合条件的定点帮扶村,惠农服务点应建尽建。不具备条件的,已建服务点就近延伸和覆盖,让帮扶任务村民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
紧盯农村和农民需求,运用金融科技创设惠农产品,构建了“原惠贷”信贷产品体系,用“上网”手段解决“下乡难题”。
将产业扶贫作为助力脱贫攻坚主攻方向,复制推广普惠金融“兰考模式”和金融扶贫“卢氏模式”,截至2020年11月末,涉农贷款余额683.03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7.46亿元、累计投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154.12亿元,支持带动能力强、产业基础好、带贫效果明显的涉农企业、乡村旅游企业、电商物流企业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拓展和延伸全省贫困村和贫困户农产品销售覆盖面,上线“万邦全省送”专区,深化“乡村在线”运营管理,积极开展扶贫产品“网络直销”和“直播带货”活动,为扶贫产品销售和全省配送打开了通道。
脱贫攻坚以来,全行投入定点扶贫资金超千万元,下拨基层单位专项扶贫工作经费260万元。
设立“晨曦计划”,捐资432万元,资助4个国定深度贫困县学生。总行领导为15名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帮扶,每学年资助2400元,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仅脱贫攻坚最后两年,全行消费扶贫648.2万元,积极履行了地方银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2018年2月7日, 窦荣兴董事长一行赴三门峡卢氏县扶贫慰问调研 水燕妮 摄影
脱贫攻坚以来,在总行党委坚强有力领导和分行党委积极支持配合下,全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队员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身到农村,心到基层,以村为家,做实了“三本账”、实现了“一个改变、一个提升”。
详细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实施动态更新管理,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做好了“建档立卡账”。
15846份精准资料的背后,是每名书记、队长、队员连续、反复不分昼夜的劳动,为有效实施定点扶贫提供了可靠依据。
深入了解村情村风,调查村组治理情况,完成帮扶村党组织换届72个,整顿软弱涣散村组7个,一大批会管村务、能带领乡亲致富的能人被动员回村,调整进入村“三委”班子,理清了“基层治理账”。
基层组织的健全,村组治理制度机制的完善,为完成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组织村委党员干部外出观摩学习,协调政府有关部门政策资金支持,对接相关企业寻求项目合作,积极发展普惠村民的扶贫产业项目,为帮扶村引进产业项目43个,引进帮扶资金3930.02万元,建好了“持续发展账”。
扶贫产业的发展,为壮大集体经济,扩大贫困人员就业,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和乡村振兴奠定了产业基础。
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了帮扶村“五有六通”、帮扶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真正实现了村容村貌、居住环境、生产条件、生活质量的彻底改变,实现了帮扶村、贫困村物质和精神脱贫质量的双提升。
脱贫攻坚以来,全行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工作队员先后51人次、帮扶村39次受县、市级党委政府表彰。全行定点扶贫工作先后被地市级媒体报道418次、省级媒体报道101次、中央级媒体报道4次。
中原银行拍摄的老区定点扶贫纪实片《深耕红土地》被2020年国家扶贫日论坛组委会、中国品牌网展播。
信阳分行自创歌曲《好书记——献给奋斗在扶贫第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引发关注和传播。
鹤壁分行驻村第一书记卢明分别被《中国银行业》杂志社、中国银行业协会评选为扶贫之星、扶贫先锋。
李官印(新乡分行驻村第一书记):我驻村工作10年了,获嘉干了3年,原阳干了7年,还帮带新任第一书记3个月,在扶贫一线干到了退休。
帮扶村脱贫摘帽了,我没有遗憾, 总感觉自己还是一个村民。我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
卢明(鹤壁分行驻村第一书记):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现在也是郑沟村的一名村民,不会忘记对组织和乡亲们的承诺。
我一定会向党组织交一份合格的政治答卷,带领乡亲们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昝红宇(总行驻村第一书记):我是驻村书记,总有走的一天,一个村的穷面貌短期内能发生变化,但是,一个村要永远不穷,得靠产业和集体经济支撑。
没有产业,这个村会走不远、走不好。即使我离开了村子,心里也不安。
窦荣兴(总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全行上下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保持攻坚态势,夯实攻坚责任,凝聚攻坚合力,保证帮扶任务村的群众在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要少,全面完成各项扶贫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