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古许昌许是千年古都,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以莲城闻名天下。因此来许昌看莲花绝对让你不虚此行。
“轻风拂细柳,人在画中游”。走进许昌市中心城区,看到的是一幅碧波荡漾、红船游弋、杨柳依依的生态画卷。这里,就是有“北方秦淮河”之称的“许昌护城河”。
置身护城河畔,赏夏季荷花,领略“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廉气节;乘一叶扁舟,感受“风云世纪两千年”的曹魏文脉;观千人河泳,激扬“百舸争流千帆竞”的奔放意气;登望仙桥头,心惟“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忧乐情怀,“莲城”许昌的独特气质便在不知不觉中荡漾开来。
一座城,有碧水方显灵动。护城河,宛如一条玉带,环绕着许昌城市中心,流淌着两千年薪火相传的血脉。东汉末年,曹操在此建都,“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开创了宏图霸业。明朝洪武年间,知州赵逊在此“环植杨柳、遍种芙蓉,为中州之盛景”。近代史上,“许昌连”在此浴血奋战,书写了“神速突击、顽强致胜”的英勇篇章。“历经沧桑终不改,洗尽铅华呈素姿”,全长5.3公里的护城河,现在的水域面积18万平方米,蓄水量23万立方米,绿地面积50亩,水质稳定达到三类以上标准。漫步护城河边,听到的是孩童们的清脆欢笑,看到的是翩翩起舞的健身团队,许昌百姓“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欢”。乘船环游古城,感受到的是“满城荷花半城柳,许地分明赛江南”的良辰美景。穿越了历史风烟,护城河展现给世人的,永远是两千年的青春绚丽芳华。
一座城,有翠绿更添秀美。从“许昌龙须沟”到碧水环古城,从“许脏”到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许昌治水造绿、转换动能,“两环三带四海二十园”的绿地系统,为市民打造一张生态健康地图,腾商换绿,见缝插绿,依托市区河道建成的82公里绿色长廊,走出了一条具有许昌特色的生态之路。千年古都的绿色“蝶变”,是涅槃重生,许昌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城市品格见证了许昌人民自强不息、敢想敢干的发展历程。
一座城,有历史倍增风采。沿时间轴线回望,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许昌让人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距今12万年前的中石器时代,许昌地区即有原始人类活动。从先秦的许地、许国,到两汉的许县,许昌历史以其特有的价值代代相传,不停塑造着许昌人的精神人格,完善着许昌的城市气质。1918年的盛夏,风华正茂的青年毛泽东,独立于斯,望着满城荷花,怀古抚今,在曹魏故城写就《过魏都》,抒发了见贤思齐、济世救民的壮志豪情。而今,改革开放40年,许昌这一地处中原的三四线城市,经过创新发展,如今荣登河南经济强市前列,2019年,许昌市在河南省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二,仅次于郑州省城。
一座城,有精神方成名邦。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许昌造就了“创新、诚信、开放、包容、仁爱”的精神品格,许昌智造、科技引领、人才战略、民营企业、生态农业、宜居之城纷纷登上中央媒体,吸引世人目光,成为中原大地一颗耀眼明珠。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许昌的发展实践接续前行。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一个“绿水环绕、花城相伴”的生态宜居城市已融入许昌人民血脉,“烟柳画桥、林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景让许昌百姓幸福感爆棚。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一张城市名片,许昌连年高踞全省最宜居城市榜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许昌通过培育绿色动能,打造出了生态“金饭碗”。梧桐引凤,许君以昌,名企入驻,竞相迸发,许昌智造如展翅鲲鹏,在“万类霜天中竞自由”。
“智造之都风正劲、宜居之城入画来”,许昌的城市颜值与市民幸福指数不断在双提升,百姓生活更有质量,未来的许昌也更加使居者心怡、来者心悦。让我们再次相约,共同笑望“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游人,见证“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感受“水润莲城韵无穷”的诗画护城河。
作者:李鑫、吴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