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风险投资教父彼得蒂尔曾说:在一个明确乐观的未来中,会有工程师设计水下城市和太空定居地,而在一个不明确的乐观未来中,会有更多银行家和律师。
我们身处的现今世界足够精彩。它似乎同时孕育了梦想移民火星的商业领袖、工程师,和杰出的银行家、律师、医生,很难说处于上述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未来”总是不愿被设计、被定义的。过去一年,人们见证了诸多大事发生,同时也深刻认识到“未来”所蕴藏的无限能量。
一年前,《中原银行》内刊应时而生,我们期许它成为全行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各经营单元融合的“催化剂”、对外信息传递的“扩音器”。
创刊以来,《中原银行》关注了我行科技银行转型之路,记录了数字化敏捷化改革进程,见证了“上网下乡”战略的坚持,也聚焦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新冠疫情发生后,更以特刊形式系统总结了我行站位大局、服务全省的各项举措,及各条线和分支行鼎力支持抗疫的实际行动;
还以相当篇幅记载了员工的生活、工作感悟及个人作品,成为全体中原银行人自我展示的舞台。
一年前我们筹备这本内刊的“未来”,却也不十分明确,这样一个新鲜的平台会诞生出何种新锐的思想及充沛的感情?直到今天,12期沉甸甸的刊物已可回答这个问题——
它是我们发展中有力的武器之一,亦是能量所在。
中原银行的目标是做一家具有金融属性的科技公司,短短5年,在人工智能、智能风控、云计算的金融领域应用走到了行业前列。
我们也以3年为期,致力于完成数字化和敏捷化改革,蜕变至以技术为关键驱动力、紧贴市场需求的“新物种”,跟随信息化时代大势要求,用科技金融之“器”,不断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既然选择了“变”,必定要直面迷雾,以极强的管理智慧对内重构。颠覆性的自我进化,需要一只洪亮的号角,让我们在迅猛生长的同时紧密团结在一起。
未来,《中原银行》有这样一些使命。
它将更精细地聚焦。既关注宏大战略,也会观察一个个小领域、小生态,跟踪行业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显著趋势,纵览与极观兼备。
它将更务实地思考。贴近各个条线、各个分支行、各个部落的真实场景,真实业务,记录鲜活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模式。
它将更真切地体会。运用线上及线下工具,提供更多展示空间,服务全行员工,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方案,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战斗力。
与我们所坚持的所有事情一样,《中原银行》将以持续的自我进化,成为我行创新战略的又一标志,它所承载的美好愿景和进取精神,将如同一座灯塔,给予每个中原银行人行稳致远的动力和信心。
(本文作者:中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窦荣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