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记,可是个好人呀!要是没有他,我家的日子都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这是刘凡社区全神庙李庄二组贫困户李万里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陈书记就是平舆县纪委选派到东皇街道刘凡社区担任第一书记的陈奇。2017年11月,经平舆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选派陈奇到东皇街道刘凡社区担任第一书记。从此,在这片热土上,洒下了他的汗水,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用满腔的热情与乡亲们共谱脱贫攻坚的动人篇章。
作为一名扶贫系统的新兵,刚接手工作,陈奇就挨个上门走访村里低保户和五保户。一个星期后,全社区低保户和五保户的家庭情况都记在了他的“民情日记”上。随着工作的深入,陈奇认为脱贫攻坚摸底是基础,关键是怎样打一场“一户一法”的精准脱贫攻坚战。陈奇根据刘凡社区具体情况,推广发展特色养殖、蔬菜大棚、白芝麻种植等项目,让很多农户直接受益。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陈奇认为影响农民致富的最大原因还是思想和知识问题。
扶志打开脱贫新思路
你跟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和群众打交道,最管用的是真挚的感情,是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这是陈奇近两年驻村工作最深的感受。
今年72岁的李万里是刘凡社区全神庙李庄二组人,妻子是肢体残疾,儿子李高建又是智障残疾,常常入不敷出,生活相当拮据,长期的贫困也让李万里意志消沉,缺乏生活的斗志,陈奇多次深入他家,和他深切交谈,给他讲穷人励志故事,让他重燃生活的激情,找回失去的信心。根据李万里个人的意愿,陈奇为李万里“量身定做”产业发展计划,通过养殖帮助他走出困境。
2018年春节过后,在陈奇的多方鼓动和社区干部的大力支持下,李万里自己找亲戚和朋友,自筹资金2万元建起了牛舍,并且申请到了扶贫创业贴息贷款5万元,购买了5头种牛。牛舍建好了,陈奇曾多次邀请县乡畜牧技术人员来到他的牛舍,给他进行专业技术指导,让李万里掌握了大量的养牛知识。
如今,李万里的5头牛产出5头小牛仔,一年后每头牛仔可以卖到9千元以上,除了花费防疫用药,人工除外一头牛利润5千以上,不算国家每头牛每年3千元的补贴,5头牛两年内能赚到2.5万元以上。每天李万里早起做好孩子的早餐以后,就骑着电动车来到牛舍将牛牵到河滩草场,就回去做牛舍的清洁卫生,粉碎玉米秸秆和花生梗做干饲料,忙的不亦乐乎,久违的笑容也时常挂在脸上。逢人便说,“老了老了,没想到晚年还能致富奔小康,这都亏了陈书记。”
扶智增添脱贫新动力
找准发展好路子,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陈奇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居民的认可和当地政府的肯定,成为刘凡社区居民心中的“自家人”。
“铁锁,你可要好好养啊,争取年底扩大到100只,以后你就是刘营村的养羊专业户了!”陈奇鼓励贫困户刘铁锁说,并为他描绘着美好的前景。
“嗯,就是怕不好养。”刘铁锁迟疑地说,略带尴尬地看向陈奇。
陈奇自信的说:“羊也好养,你以前不是也养过吗?不懂就向有技术的人请教,改天我再给你带几本养羊方面的书,销售方面你也不用愁,我都给你想好了,到时候我给你找买家。”
“那敢情好,我都不知道咋谢你呢!”刘铁锁感激的说。
现年48岁的刘铁锁,由于父亲去世早,母亲身体常年患病,再加上其妻子患有风湿病,三个孩子也都在上学,家庭十分贫困,是当地响当当的“穷光蛋”。但刘铁锁人穷志不穷,一直在不停地思索着发展什么产业合适、靠什么来发家致富?在陈奇的劝说下,他决定走发展养羊的脱贫路。考虑到刘铁锁家的经济状况,立即组织召开两委会,帮助他整理贷款材料,很快申请到了五万元的贫困信用贷款,解决了刘铁锁的资金问题,还帮助刘铁锁挑选优质羊品种、修建了羊圈,购买了50只山羊,真正走上了发“羊”财这条路。
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2018年底,刘铁锁家养殖的羊达到了63只,他出售了41只,经过算账,每只羊的纯利润在300元以上,加上国家的每只羊每年补贴500元,他出售的41只羊获利将近4万元,还有22只母羊已到产仔的黄金时期。
在陈奇的帮助下,刘铁锁申报了保洁员公益岗位,边养羊,边保洁,大女儿大专毕业了,也找到了适合的工作,家庭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2018年顺利脱贫。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通过近两年的驻村工作,陈奇已经与这里的群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真真正正的融入刘凡社区,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2019年是平舆县脱贫摘帽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作为一名第一书记,陈奇将一直带着对广大基层群众深厚的感情去做事,让更多的群众走上小康致富路,对得起党交付的责任,对得起群众的信托,更对得起留下他足迹和汗水的这片热土和人民。
(通讯员:贺志勇 编辑:王锏 郭世豪)